今天是: 欢迎您访问中共怀化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网站!
首页 > 政策理论 > 理论园地

在党史学习中崇德向上

发布时间:2021-06-18 09:59 信息来源:中共怀化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怀化市委编办主任刘承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练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首先必须在悟思想上聚焦发力,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学以明德,带头强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共产党人的政德建立在科学真理之上、建立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上。

“德”在汉语中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可见,中国自古就有重德的优良传统,认为“德”是涵养万物的承载。学史崇德,就是要从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中,牢固树立起立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理念目标,这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验总结,也是对治党治国规律的深刻把握。学史崇德就是要崇尚对党忠诚的政德、为民造福的大德、心底无私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只有做到学史崇德,学史明理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学史增信才能坚定不移,学史力行才能务求实效,提升精神境界才能持久发力。

一、深学党史,崇对党忠诚之政德

我们党是以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政党,全党同志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政德,就是政治品德,是干部人格与品质、思想与行为的内在准则。人无德不立,官无德无为”。“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政德建设首先是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同时又直接影响和支配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行为能力、方式方法,并最终决定工作成效。是否讲政德、怎么讲政德,最终将体现在工作能力是否增强上。领导干部不讲政德,党的宗旨意识就无从谈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无法得到保证,干事创业也就没有了方向和动力。党员干部要把政德落实在行动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注重调查研究,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不搞团团伙伙。用好手中的权力,真正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政德。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恪守为政之德,做到担责于身全面汲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先进理论营养,铸强信仰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铸实绝对忠诚,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听党号令跟党走。要铸牢纪律规矩,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唱响正气歌,弘扬主旋律,彰显新担当。

二、深学党史,崇为民造福之大德

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造福于民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共产党人崇尚的大德。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作为中流砥柱,引领人民群众掀起了捍卫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群智群策群力,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开放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中,无论是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还是2008年抗震救灾、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院士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我们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感悟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不忘人民恩德、树牢为民大德,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把个人的追求、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贯穿到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底和行为表里,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奋斗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三、深学党史,崇心底无私之公德

什么是公德?公德是指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安宁和幸福所展现出来的良好品行和高尚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中国自古就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民本思想,强调为公就是大道、为民即是公德。

学史崇德要恪守奉公之德,做到履责于行。就是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准确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立好公心作为党的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坚决摒弃公私不分、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思想境界提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就能自觉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国家和人民勤奋工作,而不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去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守好公德。做到以更高的道德要求和价值追求为标杆,守住公权之德、工作之德,深刻认识到权力就是责任,有责就要担当,担当就要作为,坚守岗位职责,避免失职失责。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坚持严以修身、严于律己,谨小慎微、谨言慎行,自觉维护公众形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自觉维护好、巩固好、宣传好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当好公仆深刻认识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四、深学党史,崇严于律己之私德

什么是私德?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网络上有句流行语:私德若是“光着脚”,公德注定“无法跑”。这一语道破了“私德不立,公德难守,大德难彰”的内在关联。共产党人的私德包含很多内容,但有三个方面是最基本的:从自身修炼的方面讲,就是要严于修身,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做到慎独慎微;从外在监督的方面讲,就是要习惯于在监督约束条件下工作与生活;从管好身边人的方面讲,就是要严格家教家风,做良好家风建设的表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平凡的伟大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向着民族复兴的梦想目标稳健前行,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的生活日渐繁荣昌盛。今天的繁荣昌盛,与中国共产党的肌体细胞——每一个党员的人性光辉是不可分割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每个共产党员严守私德,始终涵养品德、陶冶品性、砥砺品格,始终锻造党性、锤炼作风、提升修养,我们党才能永葆纯洁、生机和活力,我们党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们学习党的历史,从党的优良传统、红色基因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要学习党的历史上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从而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做老百姓的贴心人;永葆对法纪的敬畏之心,做严以律己的清廉人。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深刻认识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深刻认识打铁还须自身硬,共产党人拥有高尚的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的赞誉,必须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功。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深刻认识交往要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深刻认识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                                                                                            (湖南省机构编制网6月9日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