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您访问中共怀化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县区动态

靖州县委编办:关于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2-23 08:45 信息来源:中共怀化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加强事业单位监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增加民生福祉和社会效益,推进其依法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高效履职尽责,我们应不断探索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监管的有效路径,助推构建高效有序的事业单位监管新格局。

一、多措并举,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提质增效

1.紧扣优化服务,提升服务效能。一是简化办理流程:对于通过网上登记系统提交的申请事项,一个工作日内审批受理;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当场办结;实行简易注销登记,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网上提交申请书、批准合并或分立的文件、权利义务承接证明等有关资料即可办理注销登记,实现一站式办结。二是推行“容缺受理”:只要是无不良信用记录、符合条件的单位,网上提交关键材料后,即可通过受理、核准,当场办结,在现场提交书面申报材料存在欠缺、少项的,不影响后续审查和判断的,可在申请人书面承诺后期补正的,实行“容缺办理”,注重减少环节、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实现“最多跑一次”,更好服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构建联动网络,提升管理效能。一是构建联动机制:建立组织、编制、人社、财政、主管部门的联动机制,实时掌握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变动信息,形成上下同步、内外联动、精准高效的管理网络。二是构建横向联动网:编办内部各业务股室精准对接,信息共享,形成协同联动机制,实时动态梳理掌握涉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登记信息调整变更的机构编制事项,督促相关事业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三是构建纵向贯通网: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微信群,将全县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专员纳入工作群组,及时在群内发布工作信息、交流工作经验、组织业务学习、在线咨询答复等。

3.完善监管方式,提升监督效能。一是健全多部门联合协同监管机制:强化举办单位、职能主管部门、登记管理机关之间的沟通协作,构建长效化多维监管体系,并根据职能主管部门各自职责督促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二是开展好联合督查:结合县委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机构编制评估及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清理整治等工作,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事项、年度报告公示情况、依条例开展活动及按单位章程运行等情况,进行实地核查检查,发现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责令限期改正,督促事业单位依法履职、规范运行。2023年从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中随机抽取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县档案馆、县政务服务中心、靖州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19家事业单位,对其登记事项、年度报告等公示信息进行实地核查,对发现的未及时报送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变更法人信息、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本未按要求悬挂等问题要求及时整改,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法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是强化与各项考核机制挂钩:进一步加强与年度绩效考核、机构编制事项调整、职能职责优化、用编计划申请等事项挂钩,强化激励约束,倒逼事业单位科学规范高效履职,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综合施策,切实强化事业单位监督管理

1.注重日常监管,优化监管流程。一是平衡好规范审批与高效服务之间的关系:在严把材料关、审核关的基础上,实施登记管理服务标准化,简化优化登记管理工作办理流程,推行“容缺办理”,高质量完成常规登记业务工作。二是强化股室间信息的共享联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组织专人定期将事业单位登记系统内数据与实名制信息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就登记事项变动进行反馈,确保数据同步不滞后。三是提升档案管理标准化程度:专门建设一间档案室,对报送单位实行“一户一档”档案留存制度,确保“材料齐全、内容完整、存档规范”,做到有迹可循、查无遗漏。

2.实行动态监管,筑牢监管防线。一是严格落实抽查制度:以开展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工作为契机,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同时结合工作实际,不定期随机抽取部分事业单位进行实地检查。对发现问题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在规定的时间内拒绝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单位列入异常名录管理。二是建立事业单位登记动态化管理清单:对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梳理,编制登记管理台账,实行分类管理,对各单位登记情况变动实时跟踪。三是精准了解事业单位登记监管新方向:以监管工作新情况、新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和机构编制相关业务知识,为新时代事业单位登记监管工作保驾护航。

3.创新抽查方式,强化监管合力。在事业单位“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中,采取完全随机的“不定向抽取”和按照类别、行业等特定条件的“定向抽取”相结合的方式,随机抽取事业单位作为检查对象。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情况和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统一纳入检查范围,联合机构编制管理股、改革与政策法规股和主管部门进行实地核查,做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抽查内容涵盖事业单位公示信息(登记事项)、公益服务职能履行情况、登记管理文书档案、公章使用管理情况、增设机构的组建情况及履职情况、核增编制的使用情况、调整职责的落实情况等。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反馈、现场督办,列出整改清单,未在期限内整改到位的事业单位,将其列入事业单位法人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

三、科学规划,积极推广事业单位法人电子证书

1.提前部署。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电子证书发放的目标、范围和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和协同配合。二是做好业务培训:积极参与上级编制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法人电子证书相关业务知识培训,结合县域实际情况编制相关业务办理服务流程,并实践演练操作流程,扎实做好此项工作的政策知识储备。三是钻研业务知识:相关业务股室工作人员要仔细钻研相关业务文件、资料,吃透精神,对电子证书的操作流程做到先看先行,熟练掌握,在实践办理过程中先行联系几家事业单位试行发放电子证书,并总结经验做法,再全面推行此项工作。

2.强化宣传。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事业单位法人电子证书申领攻略,明确申领流程、所需材料、联系方式等事项,切实加强办事指引,确保服务对象有的放矢,规范申领;在现场办理业务时,通过面对面答疑解惑,增强各事业单位对电子证书在减少审批材料,提高审批效率,推动部门间政务服务相互衔接、协同联动等方面作用的认识,实现“一证”查信息,“一证”办事项,进一步提升电子证书的认可度,营造会用、愿用、主动用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业务支撑政务服务、优化政务流程的基础性作用。

3.加强协作。由举办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切实承担起电子证书申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职责,明确专人负责电子证书的申领工作,组织所属事业单位分批次有序申领。县委编办事登股工作人员要主动对接政务管理部门,对政务平台接入业务进行调查统计,通过沟通协调各部门,建立完善事业单位信息共享机制,为后期拓展电子证书应用场景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主动联合县政务服务中心加强对电子证书审管联动后续工作的研究,持续同国家、省、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沟通,同技术部门协作,对电子证书应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争取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共同推进事业单位法人电子证书应用工作落地生效。

4.抓实监管。在办理申领业务时,明确由事业单位法人电子证书第一管理责任人现场申领,对申领材料、填报信息严格把关,并如实做好电子证书申领台账。对各事业单位申领对象就电子证书的使用权限、管理责任、信息安全等进行“一对一”指导,压实电子证书第一管理责任人职责。要将建立电子证书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纳入事业单位随机抽查清单,建立工作闭环,督促各事业单位如实做好电子证书使用情况等统计数据的整理、归档工作,切实保障电子证书及相关信息合法合规使用。